銀行零售業(yè)務的順周期顯然還沒有到來。
近兩年多家商業(yè)銀行的零售貸款增速放緩,個別銀行甚至個貸投放負增長;同時零售貸款資產質量承壓,存量風險出清緩慢且新增風險防控壓力增大。
兩重因素交織,零售業(yè)務對營收和利潤的貢獻度下降成了多家上市銀行財報共性,甚至越來越多的銀行整體營收與凈利表現被零售業(yè)務不同程度的拖累。
但樂觀的一面是,對公業(yè)務積極“補位”,或主動或被動貢獻了更大的資產投放增量,抵補了部分由零售業(yè)績不穩(wěn)而帶來的盈利下滑。
零售投放縮量,營收遭遇瓶頸
去年以來,受居民債務周期、房地產周期等經濟周期因素影響,零售貸款投放和盈利指標呈現放緩甚至負增態(tài)勢。
首先是零售資產投放縮量:多家上市銀行個貸投放速度減緩,貸款占比降低。
券商中國記者梳理近幾年上市銀行個人貸款投放數據,多家銀行曾在2021年之前對零售業(yè)務“跑馬圈地”,個人貸款余額增速多年間保持兩位數增速。在個貸基數達到一定規(guī)模后,2022年至2024年,多家銀行個貸增速開始下降至個位數,并逐年放緩;零售貸款在各家銀行的資產占比亦同步縮小,尤其是股份行梯隊。
一部分銀行于近兩年主動壓縮存量,個貸投放呈現負增長。如平安銀行、光大銀行2024年末的個人貸款和墊資的金額分別為1.77萬億元、1.48萬億元,相較上一年分別壓降了10.65%和2%。
更多的銀行僅僅是保持個貸微增態(tài)勢。除了招商銀行、中信銀行還保持6.01%、3.43%的增速外,浦發(fā)銀行、興業(yè)銀行、浙商銀行、民生銀行的個貸增速只有1.26%、0.75%、0.41%、0.17%。
其次是零售業(yè)務對營收貢獻度下降:而這與銀行調整零售業(yè)務布局互為因果。
券商中國記者梳理,在國有六大行和部分披露相關數據的股份制銀行中,多數銀行2024年的零售營收和凈利潤表現不佳,甚至負增長。
除農業(yè)銀行,其他五家國有行的個人金融業(yè)務的營收均同比負增長,下滑幅度多在2%—5%區(qū)間。而從盈利情況看,2024年六大行零售業(yè)務利潤總額或稅前利潤也均呈現較大幅度的下滑。其中,中國銀行、交通銀行、工商銀行的零售利潤同比下降了42.7%、41.79%、34.4%。
股份制銀行中,除了招商銀行的零售業(yè)務實現營收1.29%的增速,其他股份制銀行如中信銀行、平安銀行、光大銀行以及民生銀行的零售銀行均在2024年“折戟”,營收、凈利全線同比下滑。
以光大銀行為例,該行2024年的零售業(yè)務實現營業(yè)收入550.96 億元,同比下滑15.17%,占全行營業(yè)收入的40.69%。但該行的零售金融業(yè)務利潤在2024年僅實現了2.81億元,相較上一年的67.41億元下降幅度逾九成,達到了95%。
實際上,上市銀行的零售業(yè)務對營收的貢獻較為分化。在零售對整體營收占比超過50%的“優(yōu)等生”中,零售業(yè)務調整相對緩和,如農業(yè)銀行和招商銀行,這兩家銀行2024年的零售營收占比仍保持上行態(tài)勢,分別至54.8%、58.32%,此外招行零售利潤占比也保持在了50%以上。
相對而言其他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零售營收占比呈現同比下降,普遍在三四成比例,零售利潤占比也同步下降。具體看,從2023年到2024年的零售利潤占比變化,工商銀行由35.7%下降至23.4%,交通銀行由33.08%下降至18.55%,中信銀行則由21.3%下降至11.4%,平安銀行則由11.9%下降至0.6%。
零售不良“雙升”,個人經營貸尤甚
2024年多家銀行的共性是,公司類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了“雙降”,也帶動了整體資產質量的改善。但如果細看結構,其實個人貸款的不良生成是呈上升態(tài)勢的。
(數據來源:上述銀行年報、Wind)
國有六大行個人貸款不良率均上行:工行、農行、交行2024年末的個貸不良率突破“1”,分別上升至1.15%、1.03%和1.08%,僅次于郵儲銀行的1.28%。
以郵儲銀行為例,該行2024年末的不良貸款余額803.19億元,較上年末增加128.59億元,其中七成以上是個貸不良。且整個不良貸款的增量也主要來自于個貸不良的生成,即該行個貸不良貸款余額在2024年就增加了108.88億元,且個貸不良率也由1.12%上升至1.28%。
如果從個貸類別看,個人住房貸款、信用卡透支、個人消費貸款或經營貸多呈現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的上升。
在國有大行中,工行的各項個人貸款不良額度呈現激增情況。其中2024年末的個人住房貸款、個人消費貸款、個人經營性貸款、信用卡透支的不良貸款額度分別較上一年末增幅59.26%、129%、83.34%、60.78%,至443.17億元、100.57億元、212.8億元、271.74億元。
在此增幅下,工行各項個貸的不良貸款率也分別上升了不小幅度,其中工行個人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均上升了至少1個百分點,分別至2.39%、3.5%,個人經營性貸款的不良率則由2023年末的0.86%上升至1.27%。
與其他個貸項目相比,個人經營貸不良的生成尤其引起市場關注。
如郵儲銀行的個人小額貸款的不良貸款余額從2023年末的239.46億元攀升至2024年末的338.39億元,占據該行不良貸款的42.13%,是最大比重的類別,這一項的不良率也由2023年末的1.73%上升至2024年末的2.21%。
再如農業(yè)銀行個人經營類不良貸余額由2023年末的172.74億元翻倍至2024年末的346.82億元,不良貸款率直接從2023年末的0.93 %增至1.39%。
國有大行個貸不良率仍保持在1%以下的還有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,分別為0.98%、0.9%,但兩家大行的個貸不良率也于2024年出現較大升幅。
(數據來源:上述銀行年報、Wind)
與國有大行類似,在股份行中,民生銀行、浦發(fā)銀行、平安銀行、中信銀行2024年末的個貸不良率均較上一年有所攀升。其中,民生銀行2024年末的個人不良貸款率1.80%,比上年末上升0.28個百分點,是上述股份行中上升幅度較大的銀行。
風險如何管控,拐點幾時到來?
零售風險也是各家上市銀行高管在近期業(yè)績說明會上被提問的高頻問題。對于零售風險的沖擊,各家銀行已采取相應措施,進行風險管控。
“近一兩年,銀行業(yè)零售類貸款風險整體有所上升,我行個人類貸款不良率也有小幅上升。”建設銀行副行長李建江表示,作為零售大行,建行已建立了成熟運行的零售類貸款風險管控機制。去年以來,面對零售領域風險暴露的上升態(tài)勢,建設銀行采取了對存量貸款風險管控,推進集約化風險管控機制,優(yōu)化增量貸款風險把控等措施。
“對于這幾年爆發(fā)的房地產風險以及風險正在上升的零售信貸業(yè)務,我們及時調整了撥備策略,加大撥備的計提,抵補風險?!闭猩蹄y行行長王良在業(yè)績說明會上透露。據悉,招商銀行對零售信貸風險的防范,包括優(yōu)化風險管理模型、優(yōu)選客群、優(yōu)化區(qū)域以及重視風險緩釋等措施。
中信銀行高管表示,該行自去年以來不斷在零售風險體系采取措施,分行須設置零售風險主管,對零售進行全流程風險管控,停止高風險業(yè)務,做實貸后管理,加大零售清收核銷的力度。
平安銀行則在2024年進行零改革,其核心路線打造中風險、中收益的產品,主動地退出了高風險客群,降低存量高風險資,同時也加大了中低風險的研發(fā)和投放,提升優(yōu)質客群的占比。
市場還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,是零售風險何時企穩(wěn)。
對于零售風險的拐點,招商銀行行長王良直言,零售信貸的風險與外部環(huán)境緊密相關。零售風險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下降,失業(yè)率有所上升,對還款能力帶來一定的挑戰(zhàn)。隨著經濟形勢穩(wěn)中向好,特別是中央高度重視就業(yè)問題,促進居民收入水平保持穩(wěn)定。后續(xù)如果大的形勢改善了,銀行的零售信貸資產質量也會趨穩(wěn)。
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則表示,受市場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,該行前期個人住房貸款風險防控壓力的確有所加大。隨著穩(wěn)樓市相關政策實施落地,以及該行加強全流程貸款風險防控措施,個人住房貸款風險暴露趨勢已經有所緩解。
中信銀行副行長、風險總監(jiān)胡罡在近期該行業(yè)績說明會上坦言,零售風險上升是行業(yè)趨勢性的現象,未來還將持續(xù)一段時間。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也坦言,零售業(yè)利潤出現下降是客觀事實,主要是零售信貸風險成本增加導致的。盡管零售業(yè)務處于周期沖擊之中,中信銀行高層仍表態(tài),未來該行將堅持“零售第一戰(zhàn)略”不改變,且堅持十年的零售轉型是該行資產結構的必修課。
對于零售風險的拐點,平安銀行行長助理兼首席風險官吳雷鳴表示,該行零售不良的生成見頂,并將進入下行通道,預計2025年零售不良生成會進一步下降,資產質量會持續(xù)改善,零售的信貸成本會快速下降。展望2025年,零售業(yè)務的催清收是重點業(yè)務,并表示有信心在2025年對零售資產質量交出比較滿意的答案。
及時補位,對公驅動貸款投放增量
在零售金融遭遇調整期時,商業(yè)銀行紛紛發(fā)力對公業(yè)務。2024年以來,各家銀行對公貸款增長較快,重點領域占比持續(xù)提升,其中以國有大行為代表。
以建設銀行為例,該行科創(chuàng)、綠色、制造業(yè)等重點領域貸款取得兩位數增長,占比穩(wěn)中有升。其中,戰(zhàn)略性新興產業(yè)貸款增速26.63%,綠色信貸增速20.99%,投向制造業(yè)的貸款增速12.25%。
另外,農業(yè)銀行截至2024年末的戰(zhàn)略性新興產業(yè)貸款余額已近2.6萬億元,增速達到了22.4%,較全行各項貸款增速高12.3個百分點。此外,該行2024年末的養(yǎng)老產業(yè)貸款余額達110億元,增幅高達68%。
在投向特點上,農業(yè)銀行2024年末的縣域貸款余額為9.85萬億元,增量突破1萬億元,占全行貸款增量的比重達47%,增速12.3%,高于全行2.2個百分點。此外,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、鄉(xiāng)村建設貸款分別增長21%、14.8%,均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。農戶貸款余額突破1.5萬億元,增速達36.6%。
曾經以零售見長的平安銀行,在戰(zhàn)略改革深水區(qū),對公及時撐起零售。
截至2024年末,該行個人貸款余額較上年下降10.6%至17671.68億元,而企業(yè)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.4%至16069.35億元。也就是說,曾經有“零售黑馬”之稱的平安銀行,零售、對公資產體量已經接近均分。
“沒有一家強的銀行在發(fā)展過程中是偏科的,銀行業(yè)務需要一個均衡發(fā)展?!逼桨层y行高管在業(yè)績說明上直言。
其主管對公業(yè)務的副行長楊志群介紹,從行業(yè)來看,以基建民生、高端制造、能源行業(yè)、科技企業(yè)為去年對公投放主要增量,上述增量接近70%。對于2025年,楊志群稱平安銀行有信心在去年基礎上維持良好的對公投放。延續(xù)去年三大重點,即加強中長期貸款、項目貸款和科技貸款的投放力度,繼續(xù)發(fā)揮供應鏈、跨境、并購、銀團等優(yōu)勢,把量、價、險做好。
排版:王璐璐
校對:陶謙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