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epSeek,終結了AI硅谷與華爾街的雙寡頭敘事
來源:21世紀經(jīng)濟報道作者:孔海麗2025-02-07 09:53

過去十年,硅谷與華爾街的“技術—資本”聯(lián)盟,構成了經(jīng)典的雙寡頭敘事:硅谷通過技術突破構建故事,華爾街通過資本杠桿放大預期。這套敘事模式要常講常新,就必須不斷添加新的素材、新的情節(jié)。過去兩年,AI是當仁不讓的故事主角。

2025年,這樣的敘事出現(xiàn)了變數(shù)。

當谷歌、Meta等公司仍計劃投入數(shù)百億美元構建算力集群時,DeepSeek用僅需1/3算力資源實現(xiàn)同等性能的實踐證明:算力堆砌已非智能進化的唯一路徑,算法效率正在成為新的估值標尺。

共生邏輯下的AI敘事閉環(huán)

OpenAI的崛起堪稱這一模式的典范。

成立于2015年12月的OpenAI,2019年估值才到10億美元,2022年底發(fā)布ChatGPT之后達到200億美元,2024年10月完成新一輪66億美元融資后,估值高達1570億美元。而它距離盈利還很遙遠。

其他AI頭部企業(yè),亦是以極高估值進行大手筆融資。比如馬斯克旗下成立于2023年的xAI,2024年12月C輪融資60億美元,估值超過400億美元;Anthropic正在以600億美元估值尋求2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。

這種模式的核心邏輯在于,技術突破需要天量資金支撐算力與人才投入,而資本市場的估值則依賴于“技術護城河”的想象空間。

美國風投數(shù)據(jù)研究公司PitchBook今年1月發(fā)布的報告顯示,2024年,美國人工智能初創(chuàng)公司共獲得約970億美元的風投融資,占所有初創(chuàng)公司約2090億美元融資近一半,這些AI公司大部分來自硅谷。

創(chuàng)投機構如此大方,是因為它們相信,硅谷AI公司背靠著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,能夠得到豐厚回報,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。

哪怕是經(jīng)過最近半個月的調整,特斯拉、英偉達們也維持著很高的估值。當前特斯拉PE高達170倍,投資者不是把它看作是新能源車企,而是馬斯克多次強調的,它是一家AI公司;而英偉達PE也有45倍,微軟33倍。

美股七巨頭需要新的素材、新的情節(jié),向投資者繼續(xù)講述它動人的故事。這兩年維持其高估值的壓艙石,就是AI。于是“技術—資本”模式,就成為“AI—資本”模式。

“AI—資本”這一閉環(huán)的脆弱性在于,其可持續(xù)性完全依賴“技術領先性”與“資本回報率”的正向循環(huán)。當DeepSeek以550萬美元的訓練成本實現(xiàn)與OpenAI數(shù)億美元投入相當?shù)哪P托阅軙r,硅谷和華爾街聯(lián)手打造的AI敘事神話,就遭到了廣泛質疑。

更關鍵的是,DeepSeek的開源策略直接瓦解了閉源模型的稀缺性溢價——這一溢價正是“AI—資本”估值模型的核心變量。

低成本AI的范式?jīng)_擊

DeepSeek的顛覆性并非來自技術代際超越,而在于對現(xiàn)有資源的極致優(yōu)化。其V3模型通過異構計算架構和動態(tài)負載均衡算法,將單位算力產出提升2倍以上,訓練成本僅為行業(yè)平均水平的幾分之一,從而走出了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技術路線。

DeepSeek的“效率革命”,立即暴露出硅谷“堆算力堆數(shù)據(jù)”路線的缺陷:OpenAI正在開發(fā)過程中的GPT-5訓練成本據(jù)馬斯克透露早就超過10億美元,而DeepSeek-R1以600萬美元成本實現(xiàn)同等性能,直接拉低行業(yè)估值錨點。

這種效率革命觸發(fā)了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。英偉達股價一周時間跌超20%,雖然更多是估值高企階段資本避險情緒的短期波動,但也反映出市場對“燒錢換增長”的邏輯出現(xiàn)了信任危機。這標志著DeepSeek新技術路線在硅谷華爾街AI敘事模式身上打出了一個裂縫。

“AI—資本”故事,本質是“技術理想主義”與“資本擴張需求”的合謀。微軟2025財年計劃投資約8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數(shù)據(jù)中心,OpenAI與英偉達、軟銀等啟動5000億美元的“星際之門”等等,就是這種合謀的體現(xiàn)。

DeepSeek的歷史性貢獻在于,它是開源的;用工程實踐證明了高性價比AI產品是可行的。這樣,大量的中小企業(yè)和開發(fā)者得以入場,AI應用生態(tài)從“寡頭游戲”轉向“全民參與”。

于是,硅谷華爾街的AI故事,不再那么悅耳了。

撥開迷霧后的價值重構

面對沖擊,硅谷與華爾街正試圖堅守原來的敘事邏輯。

比如,OpenAI和Meta試圖通過“打假”維護其技術權威性,但遭到群嘲;Anthropic高管呼吁美國有關部門收緊芯片出口法案,企圖以地緣政治手段維持技術代差等。

然而,這種抵抗難以扭轉根本趨勢。DeepSeek現(xiàn)象揭示的不僅是技術路線的新選擇,更是產業(yè)邏輯的范式轉移:開源正在成為AI模型勢不可擋的新浪潮。它所構建的去中心化生態(tài),將不斷沖擊硅谷的閉源霸權。連OpenAI首席執(zhí)行官山姆·奧特曼都承認,公司的閉源策略站在了“歷史的錯誤一邊”。

IBM首席執(zhí)行官阿溫德·克里希納近日表示,一直以來,人工智能被視為規(guī)模化的游戲——模型規(guī)模越大,效果越好。但DeepSeek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,最佳的工程設計應該從性能和成本兩個方面進行優(yōu)化。一項技術只有變得經(jīng)濟可行且容易獲取時,才能真正發(fā)揮變革性的作用。

一個更本質的問題浮現(xiàn):AI革命的終極目標究竟是服務于資本估值,還是提升人類生產效率?DeepSeek的價值不在于擊敗OpenAI,而在于證明——技術進步的真正度量,不是融資額與GPU數(shù)量,而是成本下降與普惠程度。

當資本堆積的AI迷霧散去,唯有那些將算法精度轉化為社會效率的企業(yè),才能成為新時代的贏家?!癆I—資本”的舊故事,該換個新講法了。

責任編輯: 陳勇洲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(jù)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(wǎng)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